1、另一方面,传统的陈列和讲述,已无法适应欣赏方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变化的新观众。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新方法增强博物馆与观众间的互动,进而实现自身的功能与使命,讲好博物馆的故事。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是承担文物收集、研究和维护功能的载体,而且成为了人们的第二课堂。
2、特别是在展厅序厅,通过多媒体影像装置实现了类似裸眼3D的特效,让参观者瞬间融入凝重的历史氛围。一个只需轻触按钮就能“讲故事”的装置,一个能与观众互动的大触摸屏扩建改造后,崭新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也汇集了诸多“高科技”。
3、在“讲故事”、“造氛围”上,商业实体也能做到毫不逊色,其秘密武器就是“沉浸+”。那为何实体经济需要“沉浸+”?“沉浸式”作为一种概念,在当下已经于各个领域有所渗透。当被问到什么是“沉浸式”的时候,或许每个参与这项新兴试验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展览设计师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展览设计师的就业前景比较好,人才待遇也比较高。这个行业对应的专业很明确,就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开设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等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
会展设计师主要是设计展台,需要了解各种产品。我不会选择这个行业,因为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会展设计是一个以视觉艺术为主的实用空间设计。它需要设计者投入大量精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参展公司、展品及相关信息,精心规划和安排场地布局,要具有创造性,以满足参展商和观众的观看欲望。
其实现在的公司很多,ui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做交互,很多公司都要交互,比如公司的网站设计师,网站后台程序员以及平面设计师的工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
展览设计师需要应用所有技能-照明、图表、模型、模特儿、装潢、摄影、说明等将信息赏心悦目地提供给观众。展览设计很重要。好的展览设计不仅仅是要使展览美观,吸引观众,还必须具有启发和娱乐作用。对于展览设计持乐观态度的业内人士提出了有力的论据,这就是展览会上那种厂商与观众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接触与交流。
与此相适应,先进的技术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使得技术人性化。它的应用,拓宽了会展内容及手段,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会展设计的发展。虚拟现实会展设计也是一个大趋势。会展空间延伸至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未来会展设计的方向。设计师可以不受条件的制约, 在虚拟的世界里去创作、观察、修改。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大,会展活动是在一二线城市非常火热,做这行很吃香坚持下去会有大发展的。谢谢。
展览馆是艺术创作和社会联系最紧密的公共展示空间,它是艺术接受和传播的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对于视觉造型艺术家而言,这是被社会了解、认知、熟悉、接受过程的第一步;从大众接受角度看,展览馆是他们了解、感受当代视觉艺术作品的最初环节;了解、感受视觉艺术发展趋势和潮流的最广大的接受平台。
展览是一种公开可用的展示空间,用于展示各种物品、艺术品、科技产品、文献资料等,以便让公众或特定群体观看、学习和交流。详细来说,展览通常是一种有组织、有主题的活动,它通过展示一系列相关物品或信息,来达到传达知识、推广文化、促进交流等目的。
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化生产的专业性就越强,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变得更加有序。世博会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演绎之后,193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这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要求参展者围绕一个共同的题目设计和创作自己的展品。
在这里,空间不是展览展示的一种功能性背景,它本身是语言,是构成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展览空间得到了拓展,作品与空间的关系得到了重塑,艺术作品与展示空间共同构成完整的艺术表现,最终,让展览本身成为整体性的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设施,通常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最常见的展示品是绘画,但雕塑、摄影作品、插画、装置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也可能会被展示。